近日,第十九届 “挑战杯” 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2025 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 “揭榜挂帅” 擂台赛圆满落幕。本次赛事于 9 月 27 日至 10 月 28 日在北京、上海和重庆等八个城市举行,土环学院学子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与突出的创新能力奋勇争先,在参赛规模与获奖数量上实现历史双突破的战绩 ——14 支队伍参与揭榜、最终8支队伍先后登上北京、上海、重庆终审主擂台,斩获特等奖 1 项、二等奖 4 项、三等奖 3 项,用实力书写了学院在高水平科创赛事中的崭新篇章。
序号 | 作品名称 | 所获奖项 |
1 | “碳”索新生—湿磨矿化引领建筑垃圾绿色再生 | 全国特等奖 |
2 | 楼宇CT——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老旧建筑无损检测技术 | 全国二等奖 |
3 | 基于AI的浅层地热能量桩高效协同设计系统 | 全国二等奖 |
4 | 基于BIMBASE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 | 全国二等奖 |
5 | 基于BIMBASE平台的乡村建设模块化设计 | 全国二等奖 |
6 |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老旧住宅健康监测 | 全国三等奖 |
7 | 筑能桩基--桩土热-力时变耦合能量桩智能设计平台 | 全国三等奖 |
8 | 基于BIMBASE的室内装饰参数化建模与智能优化系统 | 全国三等奖 |
我院“揭榜挂帅”擂台赛第一站为北京,由杨进、贺行洋等老师指导,董志亮、郑好等学生团队完成的作品《“碳”索新生——湿磨碳化引领多源固废绿色再生》在与华中科技大学、湖南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东南大学等高校的30个团队同台竞技后,最终斩获特等奖,首战即取得学院在“揭榜挂帅”系列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!
【01-新能源领域】
作品名称:“碳”索新生——湿磨碳化引领多源固废绿色再生
团队成员:董志亮、曾景义、郑好、闵顺、尚世凯、吴镇宇、刘博、姜俊龙、黄伟宸、刘潇
指导老师:杨进、贺行洋、傅敏
所获奖项:国家级特等奖
【02-人工智能领域】
作品名称:楼宇CT——基于多模态人工智能的老旧建筑无损检测技术
团队成员:钱雨晨、李昌健、罗心瑞、张鸿鹏、刘婧雯、程欣悦、闵璐
、黄文笛、胡清清、柴杰龙
指导老师:李桂媛、尚伟、周利涛
所获奖项:国家级二等奖
作品名称:基于AI的浅层地热能量桩高效协同设计系统
团队成员:王成龙、杜世深、冯迪、余佘、于文博、吕锋
指导老师:陈智
所获奖项:国家级二等奖
作品名称:筑能桩基--桩土热-力时变耦合能量桩智能设计平台
团队成员:廖胤淦、周文卓、黄敬期、邓亮、宋高云、黄竞宇、刘泽翔、钟志营、刘星宇、段星宇
指导老师:刘永莉、杨智勇、习磊
所获奖项:国家级三等奖
作品名称: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老旧住宅健康监测
团队成员:李智超、李国骏、白云瀚、吴佳胜、汤泽华、丁俊杰、徐子卓、刘堃、文雨涵
指导老师:蒋俊玲、柯长仁、陈永辉
所获奖项:国家级三等奖
【03-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】
作品名称:基于BIMBASE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运维
团队成员:刘铧兴、陈祥、王星宇
指导老师:白应华、裴尧尧、买买提玉素甫·买买提艾力
所获奖项:国家级二等奖
作品名称:基于BIMBASE平台的乡村建设模块化设计
团队成员:宋子轩、曹家宾、王宇同辉、吴俊杰
指导老师:裴尧尧、梁正伟、周志文
所获奖项:国家级二等奖
作品名称:基于BIMBASE的室内装饰参数化建模与智能优化系统
团队成员:郑阳、杨树曼、党广杰
指导老师:白应华、周利涛、陈曼
所获奖项:国家级三等奖
此次挑战杯赛事的亮眼成绩,是土环学院践行 “以赛育才、以赛促学” 理念的生动写照。备赛期间,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全程保驾护航,学院党委统筹部署,组建由专业导师、行业专家、学工骨干构成的指导团队,开展联合攻关与多轮方案打磨。参赛学子迎难而上,在攻克技术瓶颈、优化实践方案的过程中,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,最终实现赛事成绩的新跨越。这既是学院深耕多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模式的成果彰显,也为青年学子搭建了锤炼本领、追逐梦想的广阔平台。
挑战与荣誉的背后,是校院两级的同心聚力与师生团队的不懈拼搏。挑战杯备赛过程中,校团委精准对接需求、全程跟踪指导,学院整合优质资源,专业教师与学工团队协同发力,为参赛项目提供从选题论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支持。以创新思维破解行业痛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 “以赛促育” 机制,进一步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,为各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贡献力量。